资讯详情
《拯救大遗址》今晚央视首播
发布时间:
2013-09-18
与欧洲雅典的卫城、古罗马斗兽场等西方大遗址相比,中国的土木结构遗址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脆弱的夯土,无法认知的残迹。如何突破东方大遗址所面临的诸多困境,更好地传承中华古代文明,探索出一条中国大遗址保护之路?3月28日至30日,由央视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的大型纪录片《拯救大遗址》,在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隆重首播。通过该片,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大明宫遗址为代表的中国大遗址保护历程,了解中国大遗址保护先驱们在破解诸多难题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大遗址——困境
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处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大遗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大明宫遗址处在城市的核心区,随着遗址上人口的逐年增加,房屋越来越密集,这里已经成为西安最大的棚户区,大量的重要遗址都已经被淹没在这个城市中的村庄里,考古工作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处于西安市区西北部的汉长安城遗址,仅城垣内面积就有36平方公里。作为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同样面临着人为破坏和蚕食的尴尬困境,作为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大遗址,客观上变为了城市的负担。根本原因,正如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片中介绍:现有遗址保护的特点仅仅是限制性地保护,就是说用规划把它框起来,不允许你干什么,因为它是遗产用地。同时,由于遗址保护法令、法规以及条例的限制,生活在遗址区的老百姓只能从事原始的农耕,生活水平一直很低。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周魁英向记者介绍:这种尖锐的矛盾造成了中国大遗址保护存在很多尴尬的问题,一方面是遗址得不到有效保护,同时,由于遗址保护的限制,也让群众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提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以牺牲遗址为代价。大型纪录片《拯救大遗址》上集《困境》,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政府官员、文保专家以及当地群众的采访,揭示了以西安为代表的中国大遗址保护所面临的诸多困境。
大遗址——重生
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好这种城市资源,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融合的问题。如何保护好大明宫遗址,并以此来带动汉长安城、秦阿房宫等大遗址的保护工作。纪录片《拯救大遗址》下集《重生》,在深刻剖析成都金沙遗址、北京圆明园遗址保护理念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大明宫遗址保护过程的全景记录和一系列保护理念及保护方法的诠释和解读,展示了中国大遗址保护工作者在破解东方大遗址保护过程中所作出的艰难、艰辛的探索。一场史无前例的全国大遗址拯救工程由此全面展开。
纪录片由中央电视台拍摄并推出,全长70分钟,分上下两集,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探索着东方大遗址的保护之路。3月28日起,该片将在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栏目进行为期三天的播放,敬请关注。
播出时间:03月28日21:25首播;03月29日10:35重播;03月29日15:45重播;03月29日21:25首播;03月30日10:35重播;03月30日15:45重播。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新动态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