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大遗址保护
发布时间:
2014-04-10
唐大明宫是唐代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宫城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由唐大明宫所开创的宫殿建筑群布局方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宫殿制度,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之典范。大明宫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皇宫遗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已作为“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重点项目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唐大明宫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名族协和万邦的重要场所,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从唐宗时起,历朝皇帝多在此听政,是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
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公园634年),是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李渊所建夏宫,本名永安宫,工程未完,李渊去世,遂于九年改为大明宫。龙朔二年(公园662年),高宗帝将其扩建,曾一度将其改名为蓬莱宫、含元宫。神龙元年(公园705年)复称大明宫。
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3.5平方公里。大明宫以"前朝后寝"布局,中轴线从南端丹凤门起,延至太液池。宫南以自南而北的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治朝(中朝)和燕朝(内朝)为中心,左右为中书、门下两省及弘文、史两馆,另有别殿、亭、观等二十余所建筑组成。
含元殿系大明宫正殿,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此举行。殿基面阔十一间、近76米,进深四间、40余米,现存15米,充分体现了当年"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磅礴气势。宫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周围有三清殿等多处建筑基址分布,内廷西部有朝廷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麟德殿,殿长130余米,宽近80米。其上建有前、中、后毗连得三殿,周围绕以回廊,规模十分宏伟。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十一五"打遗址保护重点工程,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将遵循五项原则:大遗址的保护利用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文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的实施分为五年周期,三步走战略,其中核心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已于2010年10月对外开放。

最新动态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