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用历史说话的撒马尔罕
发布时间:
2013-09-18
别过塔什干,采访团的车队又驶入泽拉夫尚河谷地,来到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的撒马尔罕,它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因此和途中遇到当地居民打招呼,他们多数都猜得到这支他们不认识的车队西去的方向一定是文化古城撒马尔罕。
来到撒马尔罕,无论从博物馆的门楣上,还是明信片上,都能清晰地看到标注有“2750”的字样,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都会自豪地解释说,这个数字是城市的“年龄”,因为撒马尔罕早在2750年前即开始了城市建设。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连接着波斯帝国、印度和中国这三大帝国,但也饱受了战火的蹂躏。撒马尔罕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偶尔会提到中国的“成吉思汗”,因为撒马尔罕于1219年,被蒙古帝国攻陷之后遭受了灭顶之灾……当然让他们很自豪的是后来帖木儿帝国的兴起。历史博物馆中展示了一张最吸引采访团成员的地图,显示出了“丝绸之路”连接东方和西方的走向,在这里大家再次看到了熟悉的“丝绸之路”起点名称——“Chang'an”(长安)。
帖木儿的家族墓地——古尔-艾米尔陵墓,距国家历史博物馆不过五分钟的车程,这座气派的宫殿式建筑,其实在建造初期本是一处帖木儿为自己的孙子修建的宫殿,可是后来帖木儿去世了葬于此处,于是家族墓地自此形成。陵墓的灵堂中放有9个象征性的石棺椁,而真正盛放遗体的棺椁深深埋在地下五米的深处。这处墓地的外观建筑也在随后的年代中不断翻修,最近的一次是在1994年,一个叫沙发洛夫-阿不杜拉的讲解员说他即是帖木儿家族的后裔。
立于历史博物馆路口处的一个观景台,可以俯视撒马尔罕城,最抢眼的建筑群就是神学院。几百年间,左、中、右以及周边在不同年代建造起来的殿堂在历史上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供全体撒马尔罕全体民众聚集的祈祷堂,还有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开办的数字、地理、神学等教学机构等。这组建筑群虽然在1930年后不再作为神学院和祈祷堂使用,但它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供今日游客的参观。外观蓝色穹顶标志及金碧辉煌的内饰,都向人家展示着这个最具代表性的伊斯兰风格的城市特点。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新动态
NEWS